着力打造“文城”,涵育城市文明灵魂 ——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述评之三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20日 点击数:818 字号:【

崇文尚德、包容创新。

这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总结提炼的武威城市精神,从另一个侧面彰显了武威深厚的文化积淀,注定了在武威抓“文明”的捷径就是抓文化。

3月15日,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誓师大会召开,提出打造“文城”这个目标。柳鹏书记指出,创建文明城市,要把城市文化融入城市发展之中,用人文精神提升城市魅力、打造城市气质。

“文城”,就是重文气、崇文尚学。这是市民的“人心现代化”和精神内核,城市的“魂”。有“魂”则凝心聚力;无“魂”则神散力竭。以做好“文城”这篇大文章,激活了以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武威文运。

挖掘传统文化 凝聚精神力量

武威,五凉古都、历史文化名城,以建都数量排序名列全国第七。现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点102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95处。境内汉长城约360公里、明长城约432公里。全市馆藏文物5万多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85件、二级文物366件、三级文物951件。共有“AA”级以上景点19处,其中“AAAA”级景点5处。毫无疑问这是一片丰厚的热土,蕴含巨大的潜力。打造“文城”正是从挖掘历史文化起步,深度融合在文化旅游名市战略,组合施策,共同发展。

武威雷台景区

早在2017年9月16日,第二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分项活动——凉州文化论坛在市体育馆隆重举行,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在论坛上作了主旨演讲。同日,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揭牌成立。这是两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武威文化大事记,拉开了真正意义上的深入挖掘武威历史文化资源的序幕。

凉州文化论坛

2017年11月28日上午,以“弘扬凉州文化、传承丝路精神”为主题的首期《凉州讲坛》正式开讲,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作了题为《历史从未走远》的主旨演讲。从此,《凉州讲坛》形成常态,到目前,连续举办4期,现场听众累计达1万多人(次),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热烈景象。

凉州讲坛

2017年12月15日 ,电视文化节目“凉州文沙龙”第一期《鸠摩罗什与丝绸之路》节目录制,并在市电视台播出,引起强烈反响,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收视率不断攀高。从此,“凉州文化沙龙”常态化播出,累计举办4期,收视群众越过10万人次大关。

“凉州讲坛”和“凉州文化沙龙”无疑是我市的文化大餐,是全市文化建设史上划时代的品牌。有效发挥了提升文化品位、凝聚精神力量、引领文化活动的放大效应,在全市掀起了保护文化遗产、弘扬文化传统、传承历史文脉、打造文化旅游名市的热潮。

组织文化活动 激活文明细胞

今年,接二连三、层出不穷的文化活动,以品位之高、内容之新、形式之多给市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是节日化。只要有节日就有活动,无论是春节、清明等传统节日,还是“五一”“七一”等新兴节日,都有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文化活动,至目前,已开展各类活动1600多次,仅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在清明、“七一”期间,就接待市内外缅怀革命先烈的群众达50万人次以上。

欢欢喜喜过大年 周凡力摄

二是系列化。只要市级单位有活动,基层单位就有活动;只要市上有活动,县区和乡镇都有跟进活动。使全市文化活动呈系列化、联动化和组合化。活动形式接连不断,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三是融合化。把文化活动与旅游产业培育深度融合,形成文化兴产业兴的良性互促机制。今年1至6月,全市旅游人数累计698.1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86%、34.5%;雷台、文庙、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和白塔寺4家“AAAA”景区接待游客18.98万人次(不含免费开放人数),实现门票收入38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37%、243%。

四是群众化。群众是各个文化活动最活跃的细胞,打造“文城”极大地激活了这个最具生命力的生长点。到目前,全市累计建成“乡村舞台”1084个,培育民间自办文化社团1200多个。今年以来,全市共组织元旦、春节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230场次,开展民族民间文艺汇演、“群众大舞台、有梦你就来”、民族民间文艺汇演暨“乡村舞台”节目展演、凉州贤孝夏夜演唱会等品牌文化活动共计160场次。

凉州区举办民间文艺大赛

五是高端化。7月初,全市“万人吟诵凉州词”活动拉开帷幕,将延至9月上旬进行复赛、决赛。活动采取单位组织诵读与个人参加网络诵读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发动干部群众广泛参与。7月20日晚,大型神话陇剧《马踏飞燕》在市体育馆精彩上演。从神话传说入手,透过跌宕起伏的感人故事,给静止的马踏飞燕赋予生命,给这一国宝级文物赋予崭新的文化内涵。两项活动,可代表今年以来各项文化活动的最高水平,也是我市文化活动的新境界,有效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打造“文城”行动的热情。

神话陇剧《马踏飞燕》在武上演出

“万人吟诵凉州词”活动

强化项目建设 夯实“文城”基础

打造“文城”不是一个概念,而是具体的行动和建设;不仅有软件的精彩纷呈,更有硬件的上档升级。《武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6—2030年)》已获省政府批复实施,《文庙、古钟楼、鸠摩罗什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规划》完成编制,相关的《武威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武威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已经省旅发委组织评审。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架构基本搭建。1至6月,全市在建文化旅游项目72个,完成投资13.32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17.97%,比“十二五”期间提高14个百分点。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已立项批复,武威方特动漫主题公园和文庙、古钟楼、罗什寺三大历史文化街区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武威(组照)刘怀裕摄

透过一个个文化项目建设,让我们看到了武威众多馆藏文物、文化遗产、古籍文字即将成为“文城”浓墨重彩的大手笔,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武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读好书好读书 营造书香武威

7月3日,民勤县最高气温32℃。走进民勤县实验中学,鸟语花香、宁静安详,让人感觉到的是一份清爽。约有400多平方米的图书阅览室里,孩子们正襟端坐,低头阅读。桌子上摆放的好书琳琅满目、丰富多彩。民勤县教育局副局长张忠贤告诉记者,这些书都是通过“读书漂流活动”“漂流”过来的。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更好的阅读,民勤县教育局筹资购置近万册适合中小学、幼儿园阅读的图书,以分组、分批漂流的方式,在全县各学校“漂流”流动,达到“好书共享”的目的。很好地培育了中小学生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浓厚兴趣。

市文广局组织开展“书城不夜·书香武威”全民阅读活动

武威十中,是武威人心目中的“名校”。走进大门,一个绿植萦绕、环境优美的读书长廊格外耀眼。各种图书分门别类整齐展示在走廊的两边。翻开图书,还写着某班某同学捐书的字迹。原来,这些图书都是全校师生的捐赠。

“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美丽静谧的校园一定有满园飘逸的书香”。这是武威十中校园内的两排大字。正因如此,十中校园内的“读书长廊”“读书沙龙”“教师书屋”“校园讲坛”等一个个读书学习阵地令人目不暇接。今年以来,该校先后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创城主题演讲比赛等一系列与读书紧紧相连活动,营造了校园浓浓的读书氛围。并将这种氛围外溢到社会,多次深入所在街道社区,共同开展读书宣传活动。

今年以来,全市开展“书城不夜、书香武威”“书香飘万家、相伴共成长”“德润武威、词话凉州”等为主题的全市性全民阅读(读书)活动累计有20多场次。“农家书屋”已成为一道文明风景线,全市已有乡镇综合文化站93个、农家书屋1467个,实现乡镇、村组全覆盖。

在阅读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如今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正在成为全民的文化生活习惯。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