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未来能源大会:顺应趋势 重塑格局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07日 点击数:1,264 字号:【

2018未来能源大会:顺应趋势 重塑格局

2018年1月12日,首届“未来能源大会”如约而至。会议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国际能源署(IEA)、联合国项目事务署(UNOPS)指导,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分布式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低碳发展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能源网、全球太阳能理事会、亚洲光伏产业协会联合主办,国家电网公司、汉能控股集团等协办。

作为一个非政府、非盈利性、定期举行的研究和交流平台,会议旨在通过组织专业研究和会展活动,探讨“传统能源”向“未来能源”转型融合的趋势,促进能源行业协调、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建立智能化与开放共享的现代能源生态体系。

发言嘉宾精彩观点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 潘教峰

能源革命的本质是能源的更替和能源生产消费方式的一种转变,资源形态、转换技术、消费模式、人类认知等方面的一系列显著变化。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能源革命蓄势待发,面临能源格局新的变化、国际能源新的趋势,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历史革命。

党的十九大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清洁能源是展现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十九大报告彰显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类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最终认识。为有效解决新时代面临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树立生态文明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能源和生产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种种迹象表明,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能源革命的起步期,可再生能源开始规模化应用,分布式能源、第四代核电等技术进入市场导入期,大能量的储能,新能源材料,新燃料电池等有望取得重大突破,引发了能源革命将主导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革命的发展趋势呈现一些显著的特点,属于高碳向低碳转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成为未来能源生态结构的重要方向,电力将成为终端消费的主体,能源创新在能源革命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在推动能源科技创新时应明确定位,适应本国国情,聚焦需求目标,实施创新驱动,通过能源技术革命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2017年能源领域的拐点事件频发,在国际方面欧洲各国公布禁售燃油车时间表,汽油消费现天花板,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协定。国内方面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国内抑制煤炭消费,光伏装机再创新高,年度新高可能超过55GW。未来全球能源发展已经从资源一代转向技术一代,从传统发展能源技术向绿色能源技术转变,将持续改变世界能源格局。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 史玉波

2017年对能源领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年,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为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描绘宏伟蓝图的同时,也为未来我国能源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十九大”着眼于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能力,提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在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快创新发展,支持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以及国防工业改革等方面,都对我国能源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国能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比较突出,包括能源投资建设与能源消费需求不相协调,电源建设与电网建设不相匹配,煤电建设与可再生能源发展不相协调,体制机制与能源生产消费革命要求不相适应等等,能源平衡充分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人民民生福祉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当前,能源领域面临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站在自身变革的起点,能源互联网理念,先进信息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将成为能源未来发展的主要特点。分布式能源、储能、电动汽车等能源发展新业态正逐步成为能源领域新的关注点和增长点。能源管理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产业实践创新正为能源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提供新的驱动力。

未来创新发展和动能转换必将成为影响新常态下能源革命的重要因素,能源发展将在新时代继续成为经济增长重要保障和主要驱动,构建面向未来的能源发展新格局,要求能源行业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结合我国能源发展实际,深入思考、认真探索、准确把握新时代能源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面向未来,推动能源革命,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体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高质量用能需求。

能源技术创新引领推动了产业革命,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兴起,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人工智能等等重大颠覆性创新不断涌现,这些创新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大规模储能、电动汽车、能源新材料等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 张玉清

新一轮能源革命已经开始,能源发展面临推动经济增长和应对气侯变化的重要要求,习近平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构建市场导向,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将能源发展问题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新时代的能源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当前和今后我国能源工作的指导方针。

“十九大”召开不久,中国能源研究会分布式能源专委会,低碳发展管理专委会及中国能源网共同组织召开2018年未来能源大会,大会围绕新时代能源生产、传输、转化、应用及跨行业的一系列重大变革与研究探讨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智能化体系,多能协同综合能源,能源系统与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等发展问题,近年来应该说创新能源蓬勃发展,跨界融合不断推进。一个互联融通,清洁高效的能源系统发展前景广阔。

同时,未来能源发展日益展现共享特点,全产业链、全生态体系发展越来越需要从系统思维、协同思维去探索考察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我们只有围绕未来能源中的资源禀赋,国家的配套政策等等,进行统筹规划方能够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

国际能源署(IEA)中国联络办公室主任 何肇

当今世界能源格局正发生深刻的调整,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正不断的推动能源行业的发展,新的业态,新的模式正在不断的涌现,智能化、低碳化、多极化正成为世界能源转型变革的一个显著特征。今天中国能源网与中科院等单位联合举办这个未来能源大会,共同探讨新时代能源的发展问题,探讨传统能源向未来能源的转型和发展的路径,对于能源行业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国际能源署长期致力于全球能源问题的研究,积极推动全球能源技术研发与创新,推动全球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际能源署越来越关注中国能源的发展,2017年在中国先后发布了中国分布式能源前景展望,世界能源展望2017生活特别报告等一系列报告。在2018年将结合中国的能源行业发展的特点,对煤炭在中国能源中的角色,还有中国电力系统优化等题目将进行研究,并且在能源技术创新,能源政策研究,能力建设方面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很多专家对未来能源是有一些共识的,未来能源我们觉得应该是一个更加清洁、低碳,更加智能、开放、友好,而且更加有机融合的一个系统。

中国电动车百人会理事长 陈清泰

技术进步和巴黎协定正在推动新一轮能源革命,实现巴黎协定遏制气侯变化的目标,能源产业的游戏规则必须改变。那就是必须保住温室气体排放的底线,能源领域必须进行系统的结构改革,大幅度提高清洁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的比重。

2016年全球汽车产业快速转向电动化时代,挪威、荷兰他们率先宣布到2025年禁售传统燃油车;法国他们宣布到2040年,禁售传统燃油、柴油车;印度也宣布到2032年全部淘汰汽油车、柴油车。这些国家提出的时间表现在都还没有法律效率,但是这代表了事态发展的方向。

汽车动力技术的转型原本是技术进步的正常过程,为什么那么多政府一反常态,一而在再而三的干预,我考虑可能有四个原因:

第一、在欧洲交通运输将占欧洲温室气体排放的四分之一,为了落实巴黎协定承诺汽车必须进一步减排。因此去年11月欧洲提出议案,要到2030年轿车和厢式车的排放再减少30%。

第二是2015年大众汽车排放门的丑闻发生之后,全球轰动,为处理这件事情的后续,大概要支付200亿美元,而三菱汽车因为无法承受造假的严重后果而被并购。这个从一个侧面说明,燃油车进一步在技术上已经非常困难,而且经济上也很难承受,需要采取以电动为主的清洁技术。

第三,欧盟正在推进去煤炭化,而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需要电动车的储能作为配合。

第四,中国拥有全球近三分之一的汽车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正倒逼欧洲汽车企业加紧向电动化转型,以保住它的竞争优势。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地热能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地源热泵产业联盟名誉理事长 汪集旸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生活资料,人类的能源利用经历了从薪炭、木材、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到可再生能源,我觉得要加上核能,为什么加上核能呢?上世纪90年代末,当时科技部的秘书长组织一帮人研究21世纪的接替能源,用什么东西来接替?大家觉得可能在煤炭、石油之后,完全靠可再生能源还不行,可能有很大的争议。

地热一种不可多得的未来能源。据估算,储存于地球内部的热量约为全球煤炭储量的1.7亿倍,其中,可利用量相当于4948万亿吨标准煤,按目前世界年消耗190亿吨标准煤计算,能满足人类数十万年的能源需求。截止2015年,全国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达到3.92亿平方米,全国水热型地热能供暖面积达到1.02亿平方米,地热能年利用量约2000万吨标准煤。

按照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48亿吨标煤测算,届时地热占比将达到1.5%,比目前的0.5%,提高1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在非化石能源今后五年的3个百分点增幅中,地热“三分天下有其一”。说明地热在未来能源结构调整中的贡献十分巨大。

中国科学院院士、IEEE院士 周孝信

新一代电力系统应该是骨干电网和局部的电网和微电网的结合,主力电源与分布式电源要结合,这是一个主要的结构特征。未来20、30年,分布式发展应该是一个互为补充、优化的组合。

能源互联网有三个层次的内涵:1是以电力系统为核心和纽带,多种能源互联互通的能源网络;2是能源系统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的信息物理系统;3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能源电力运营商业模式和服务业态。他表示,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接入电网,多能互补综合能源以及信息物理深度融合智能化电网,是新一代电力系统的显著技术特征。

中央候补委员、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中科院院士 詹文龙

核电是核能最主要的和平利用方式,相比其他清洁能源,其性价比更有竞争力,同时,核电也是规模、稳定、可靠的电力来源,核电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核能现在被垢病的主要问题在于燃料没有闭环,现在能源的自身还不足以把这个燃料闭环起来。我们现在两次七级的核事故,一个是苏联的核泄露,一个是福岛事件,让大家对核产生了恐怖。实际上你到现场去看没那么恐怖,两年前我到福岛去看了。

国际四代裂变堆的论坛提出了大概四个方面:

第一,可持续发展。一个是燃料的利用是不是有保证?再一个排出来的废料是不是最小化?

第二,安全可靠。从技术上来提高,实际上现在两个最大的核事故,这两个都是很罕见的事故,并不是技术的问题。

第三,经济性。包括整个投资建造的整个周期。

第四,防范核扩散。我们现在整个核电到了四代裂变堆,实际上对这个组织来说还有差距。一个是热中子这一块很难做到可持续,纳冷堆这个技术成熟了,但是大家都清楚,出了事故,遇到空气,是要着火的。然后像铅基冷和气冷都存在一定的经济形成矛盾,所以解决、消除民众疑虑是下一代发展的主要方向。

联合国项目事务署全球创新方案负责人兼驻中国韩国及蒙古首席代表 罗响

联合国项目事务署如何用创新的模式推动能源产业在“一带一路”方面的布局?我也跟国家相关大的国有企业还有研究机构提了一个问题,能不能利用联合国这套系统帮助我们走出去?利用联合国这套系统走出去有哪些具体的优势?有哪些条件我们可以借用?因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已经好几年了,根据这个情况,我们跟联合国项目事务署进行沟通,我们在全球遍布了100多家办公室,我们算是一个比较大的系统。我们专题召开的一个研究会,这是联合国项目事务署的一个创新模式,帮助中国在“一带一路”方面的实施,集中在能源这一块,我想我们有三个创新:

第一个,创新合作的模式。就是合作模式的创新,合作模式的创新实际上是创新,但是我个人认为它是一种创新的落实,而不仅仅是一个模式,PPP模式,全国到处都有PPP模式。国际上这个PPP模式不仅仅是有财务融资模式的PPP,更多是一种公私合营的模式,在这块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说国内一些民营企业在柬埔寨去投不动产,这个项目我们正在做支持,我们联系柬埔寨的王室、首相,联系柬埔寨的能源部,我们来一起研讨。这就是合作模式的创新,以前联合国务院机构只跟政府机构打交道,很少跟企业打交道,我们期望联合国政府,这个政府包含中国政府,也包含项目所在地,我们在斯里兰卡建立了港口,这些项目有中国的企业,中国的设备供应商,还有中国的投融资项目,投资方,几方面一起合作,这个联合国以前是不做的,去年我们利用PPP模式来做。

第二个,服务模式的创新。联合国也被垢病很长时间,2017年是联合国的改革年,所以在新的改革方向下,我们开始进行服务模式大规模的创新,特别项目署,我们开始进行整套解决方案,从最开始项目可行性,就像热电产能项目,到柬埔寨,成为柬埔寨最大的项目。我们大量的采购服务,采购这些咨询服务,因为我是联合国最大的采购方之一,代表甲方进行采购。这个模式下我们更多用项目管理,由联合国代表、政府代表、投资代表三方组成项目管理会,对项目进行管理。

第三个,融资模式的创新。以前中国的企业家到海外融资,我们自己拿大把钱去砸,砸来砸去形象不太好,大家不要以为全世界都欢迎,很多国家不欢迎,中国人对外资的欢迎程度比大多数国家对外资的欢迎度,他们觉得中国人又来了,中国又通过投资对我们国家进行政策性的影响,不是这样的。我们要用巧实力,比如柬埔寨这个项目,我们大概国内的投资自有资金不超过20%,另外30-50%通过国家政府银行,另外一个债权融资,我们通过世界银行以及亚行,还有包括东亚银行这些,这里又去了30%,还剩下20%,股权融资,我们跟亚投行,还有丝路基金,还有国家开发银行下面还有很多基金,这就是股权融资。整个融资结构下我们叫融资模式的创新,而且这么长时间没有一个持续的资金支持跑不下来。

所以,我们三个方面的创新,创新合作的创新、服务模式的创新、融资模式的创新,通过三方面的创新支持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发展。

民德研究院院长、中国海油能源研究院原首席研究员 陈卫东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能源转型呈现出三个“峰值”,一是中国煤炭消费峰值,二是美国石油消费峰值,三是欧洲天然气消费峰值。下一轮能源技术重大突破之时,就是新能源时代到来之日,能源转型从高碳到低碳到无碳,从低密度到高密度这样的一个轨迹,清晰可见,技术进步是能源转型的根本动力。

回顾人类文明的整个发展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文明进步和我们人类的这个储存技术是同步的,从狩猎到游牧,从采食叶果、植物到农耕,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储存进步,从鲜肉到咸肉到熏肉到干果也是储存的进步,那是农业社会。到了工业社会的储存进步就是大规模的冷藏,现在我们到了IT,到了电子时代,储电是必然的,储能是必然的,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这个储能进步,到了我们可以完成一个和可再生完美配合的时候,是个什么景象。

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江冰

电动车将改变世界。一百年以前,汽车曾经改变了世界,这是福特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与著名的T型车,T型车生产了1800万辆,当时美国的人口只有8000万,T型车改变了美国社会,也改变了世界。1917年-2017年整整一百年,这是特斯拉的电动车,整整一百年,电动车将再次改变世界。

我们认为汽车未来将走进智能时代,未来的汽车将成为人类智能生活的移动终端和第三空间。举一个小例子,这是燃油车的发动机,大家看到这是一团由油门控制1500度燃烧的火,控制这个发动机是靠模拟量,它的反应时间,用模拟世界,模拟世界就是机器世界。电动车,右边这个是电动车的发动机,电动机,如果是四驱的在四个轮子上,它是数字化的。大家都知道计算机,0101就是电压的变化,天生它就是数字,它对数字化的反应,对智能驾驶,未来智能化的生活天生的匹配,所以说这两个并不是谁比谁强,它不是在一个跑道上,不是在同一个空间里的对话。这是2017年9月份法兰克福车展,德国奥迪,大众集团的概念车,方向盘可以收起来。这是主要的世界汽车巨头制定的自动驾驶的时间表。

▌颁奖·行业典范

会议还举办了“2017未来能源奖的颁奖仪式”。大会组委会面向能源领域杰出企业与个人,颁发了“2017年度影响力企业”、“2017年度卓越人物”、“2017年度未来能源创新奖”三个奖项,旨在促进能源综合效率改善,可再生能源必中提高,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大众参与程度大幅提升。以此支撑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动能源互联网多元化、规模化发展,助力未来能源愿景实现。

以下是各奖项获奖名单:

“2017年度影响力企业”:

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有限公司

晶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威集团有限公司

南方电网综合能源有限公司

北京燃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2017年度卓越人物”:

汉能创始人、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

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常务副会长、亚洲光伏产业协会副主席刘汉元

北京燃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斌

协鑫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燃机事业部总裁王文晋

“2017年度未来能源创新奖”:

湖南东尤水汽能节能有限公司

协鑫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华清安泰(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能金云(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来源:中国能源网)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