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职业素养在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素质中的重要性
电子信息工程系 李亚梅
摘要: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整体素质偏低,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高等职业院校的进一步发展,新一轮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突出岗位技能的重要性。因此,在学生职业素养的建构中,不仅要结合专业特点,还要在训练观念、训练内容、训练模式和训练机制上进行转变和创新,这才是高职院校提升培养层次与目标的途径之所在。
关键词:职业素养、高职院校、提升
近年来,高职教育快速发展,高职学生成为企业技能人才的重要力量。但是,高职院校办学仍然面临一些共性问题:如特别强调就业导向和学生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职业素养、人文素养的培养,导致高职教育竞争力较弱,社会认可度不高,魅力不能得到应有的体现。麦克思调查数据显示,高职生就业后的离职率比本科生相对要高,存在职业生涯模糊,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专业知识不扎实、基础知识面不宽等问题。追究其原因,这些都直接指向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缺失。对高职学生质量的关注,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上。教育部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改革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放在首要位置。
我们在向企业开展用工问卷调查时,发现企业用人标准,往往将对企业的忠诚度、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和合作精神等排在前面,而专业技能则排在相对靠后的位置,这说明企业最看重的并不是我们的学生专业技能有多高,而是职业素养如何。所谓职业素养,就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作用的品质和能力,主要包括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职业行为素质、职业技术素质、职业文化(精神)素质几部分构成。从职业素质养成途径来看,日常行为养成是基础,可以通过日常行为的教育、规范、引导、管理来实现;职业意识养成是前提,可以通过职业情境、职业场景、职业规范来实现;职业技术养成是关键,可以通过职业教育教学的过程来实现;职业文化(精神)养成是灵魂,可以通过校园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熏陶来实现;职业道德养成是核心,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培养来实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搭建学生日常规范管理平台,如组织学生参加早操、晚自习、卫生清扫等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通过搭建实训基地平台,积极为生产性实训营造职业氛围,为科研主导型实训基地营造科研氛围,让学生在工作性的学习,研究性的实践中养成职业习惯、培养职业意识,形成职业精神;通过搭建企业实训平台,让学生在企业实训(体验实训、顶岗实训、就业实习)过程中培养职业能力,接受企业文化,形成职业能力;通过搭建创业活动平台,鼓励学生广泛参与校内外创业活动,这是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精神、职业能力的好形式;通过搭建专业协会平台培养的职业能力,专业协会是课堂的延伸和扩展,是开放性的课堂;搭建学院文化平台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如我们把热爱劳动,崇尚实践作为职业教育的文化基调。弘扬“艰苦奋斗、敬业奉献、追求内涵、勇于争先”的学院精神,通过学院精神及文化教育,给学生以潜移默化影响。
经过对我系学生职业素养的调查,调查表明:高职生思想活跃,但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普遍不高;他们价值观念多元化,但是理想信念淡化;他们普遍具有程度不同的逆反心理,社会性情感表现冷漠;他们自我意识和维权意识都很强,而且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较强的社会实践和动手能力,但是他们文化基础知识不牢固,不少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动机层次不高,学习的实用化倾向十分明显,过分追求学习上的急功近利和“短平快”,对学习文化基础课和思想品德课很不情愿,觉得学了将来没有用等于在浪费时间,还不如不学。
这种负面的情绪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崇尚自由、纪律涣散,希望能改变自己的现状,但又不愿作出更大的努力和付出。很想作出一番事业或干出一番成就,但又不愿从一线做起,不愿意从小事做起,学习状态浮躁,找工作浮躁,走向工作岗位的他们难免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由此,我系专门开设了必修课“职业素养”课程,并且贯彻到各个专业课教学课程中,将大学生职业基本素养教育当做德育的一部分,课堂上有理论支撑,课下延伸到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环节,把职业基本素养的养成渗透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于培养学生的全过程。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出了“十个学会”目标——学会敬业、学会诚信、学会务实、学会表达、学会协作、学会主动、学会坚持、学会学习、学会自控、学会创新。
职业素质课程要突出“互动性”和“支持性”,注重学生的创新力和创新精神的挖掘与提升,通过创设种种特殊的情景,使学生几乎始终处于一种寓于挑战性的高压之中,每个人的人格缺陷都将在挑战中显示出来,得到正视的机会和团体的真诚诊治,在积极的诊治过程中,个人在小组中以互相学习的形式互动,个人提高与小组提升的互动,同学与同学间情感的互动,使人的内在品质因为鼓励而得到培养,让一种行为在赞赏中得到强化,形成习惯。在此期间,学生将不断战胜挫折,体验成功,让人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得到精彩的释放和发挥,实现“”“顿悟”。
职业素养课程要以行为促进人格改善,提升学习效果。职业素养课程的宗旨就是:“你的拥有超过你意识到的”。课程进行期间,学生获取价值的最佳途径是实际参与,亲身体验,这是一个自我认知与探索发展的过程。课程的进行方式是将每位学生置身于活动中,在这个过程中每位学生必须主动去探索内心世界,了解自我并通过体验得出突破性的因应之道。在小组的回顾与分享中,能主动将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与现象提出来与其他组员共同分享、讨论,并且与实际的学习、生活、工作联系起来作比较,得出结论,转变思想与行为模式,并由此制定目标,选定全新的未来行动,学生的心灵在这个过程中成长和蜕变,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加强职业素养课的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化得老师是职业素养课能真正达到目的的必要前提。因此对教师进行培训。首先,组织老师在校内培训学习有关资料,掌握职业素养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职业素养的主要目的和内涵,掌握素质拓展培训的技巧,再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将拓展训练和训练方法与高校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学生开设职业素养课程。
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探究并践行高职教育如何满足学生个人发展需要,使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能把满足个人发展需要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有机结合起来。”